美章网 资料文库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

战略管理论文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1)现代管理水平较低。医院还没有明确的战略管理意识,因此存在计划性差、没有明确的中远期目标、没有明确的医院使命和战略定位;医院的品牌意识淡漠,没有鲜明的医院文化。(2)运行成本高。在人力资源成本方面,由于体制原因,存在重复设岗、因人设岗现象,后勤机构臃肿,这些岗位浪费了大量成本;

2淮安市一院机遇分析

医院的机遇是指在环境变化趋势中对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有吸引力的、积极的、有促进作用的方面。现将几个主要的机遇归纳如下。(1)就医者支付能力的提高。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更加重视健康,医疗卫生的支出额逐渐增高。就医者的支付能力的提高,给医院带来了发展机遇。(2)疾病谱改变带来的机遇。随着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我国的疾病谱和死亡谱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也为各个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4)新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随着医疗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更多的成果都被应用到医疗领域之中。作为一个三甲医院,医院在新技术引进与应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3淮安市一院威胁分析

(1)潜在进入者的威胁。近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商务部关于开展设立外资独资医院试点工作的通知》,允许境外投资者通过新设或并购的方式在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地设立外资独资医院。外资医院有着管理先进、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服务优越等优势,必将对我国的医疗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2)替代品的威胁。替代威胁是指一种技术和服务可以被竞争者的技术和服务替代的程度。替代威胁主要表现在随着老百姓的卫生保健意识的加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定期进行体检,专业体检中心成为了医院对健康人群体检的一个替代机构。(3)现有竞争者间的抗衡。医疗市场份额有限,任何医院必须时刻要有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目前淮安市一院,与淮安市二院、三院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香港科技大学是一所“后发追赶型”的高等学府,当我们梳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时便会发现,战略创新是促使香港科技大学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根本。[2]第一,准确定位:“小而精”特色发展战略愿景。香港科技大学自创校之日起,就不盲从、不攀比,其目标定为“一所在国际上具有深远影响,而又致力为本地服务的优秀学府”。在明确发展目标后,学校放弃了“大而全”的想法,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特色,选择了“小而精”的研究型办学之路。具体地讲,“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数量少,1991年正式招收的首批学生仅有831人,截至2011年1月底,也不足万人;二是院系少,目前为止仅设有理学院、工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和霍英东研究院。“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办学目标的精确,从定位中可以看出其非常清楚学校自身在国家、香港社会和促进世界发展中将要扮演什么角色、发挥哪些作用、达到的目标;二是人才引进与聘用之精,学校在引进或聘用人才时成立由世界范围内不同学科领域的大师们组成的委员会,并确保在招聘过程中不允许委员会中的任何一位与应聘人之间是认识或熟悉,这就保证了人才引进的质量与水平;三是研究领域之精,从众多研究领域里精选出国际前沿和引领社会发展的研究领域,追求学术上的卓越。“小而精”的办学思路使学校汇集了大师或名师,保证了生源的质量,培育了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有利于集中学校优势学科与资源,开展一些国际上前沿领域的开发与研究,从而保证了其某些学科在国际学术前沿领域的领先地位。

第二,战略选择:“国际化办学”打造迅速做强的捷径。香港科技大学从建校之初就打下了国际化的深厚基础,在中国教育史上,可以说是第一所也是目前唯一一所完全由海外华人留学生创办的大学。创校初期的教学人员以国籍计,来自29个国家;以民族计,来自30个民族,他们从15个国家获得博士学位,其中以美国最多,占了70%。正是有这些国际一流学者的加盟,才得以高起点办学,在短短二十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为国际一流学府。

第三,以人为本:“一流师资”成为跨越式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香港科技大学前任校长吴家玮对选聘的人才做了这样的定位:“我们必须从高层做起。只有顶尖的人才会吸引顶尖的人。在一日千里的科学、工程和企业管理领域,你要么就是一流,要么就是不入流。”招聘这样的人才并非易事,香港科技大学在这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设立了国际性的教师招聘处,为获取最前沿的人才主动出击;二是学校高层放下身价,加入挖掘人才的行列;三是选聘过程的严格运作,选聘制度秉持高度开放性、公平性的原则,来自世界各地的应聘者通过校、院、系三级招聘委员会的层层筛选,才能进入教师行列;四是善于留任,设身处地为教师着想,努力为他们营造舒心的工作环境,“延聘第一流人才,并使他快乐”,这是其留住一流人才的秘诀。对教师的关心程度从吴家玮的谈话中可窥见一斑:“对全校来说,教师人数很大,一位教师的招纳看来好象不是那么重要,可是对每一位教师个人而言,选择去哪所学校会决定他以及他家人的一生。因此学校必须诚心诚意尽可能为他们创造最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3,4]军队院校的转型是从2003年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开始启动的,许多院校在从学历教育院校向任职教育院校转型的时间还不长,发展任职教育的经验和历史积淀少。因此,要实现院校在新时期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把院校改革放在大战略层面思考,大视野角度思考,大系统领域思考;大学领导不仅是教育家、政治家,而且更应该是战略家;大学必须实施战略管理,或正在向战略管理转型。

二、制定战略规划是实施院校战略管理的基础

我国著名教育家朱九思先生曾经说过,办大学要敢于竞争,善于转化,在竞争中把劣势转变为优势,并防止优势变成劣势。战略规划是实施战略管理的蓝图,是对院校实施战略管理的顶层设计,推进军队院校战略管理,首要的是做好院校发展的战略规划。而对院校发展面临的环境进行优劣势分析,选择合适的发展路径,是院校制定战略规划的逻辑起点。

(一)实现蓝图———战略规划制定的主要内容一个完整的战略规划主要包括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发展目标、发展阶段等内容。一是办学思想。院校发展必须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这是战略规划的灵魂,是确定战略目标、重点、措施和发展阶段的基本依据。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确定的办学指导思想是“育人为本、三足鼎立”,就是以培养高素质创造性人才为根本,促进教学、科研、产业协调发展。装甲兵工程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秉承军工传统,服务陆军建设,紧贴装备育人”,既有历史积淀,又有办学指向和目标牵引。二是院校定位。军队院校的定位主要有三个层面:首先是军队院校在整个军队大系统中的定位,与部队相比是“军中之校”,与地方院校相比是“校中之军”。因此,既要服从高等教育的普遍规律,也要服从军事斗争的特殊要求。其次是一所军校在整个军事教育系统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类型、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三个方面,要体现分层办学、特色发展的思想,不能片面求高求同。第三是院校内部各要素在院校发展中的定位,主要体现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规格、学科布局、服务面向、管理模式等。三是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战略规划的核心,确定发展目标就是要给学校的发展定位,要把学校办成什么模式、什么水平。内容涉及办学方向、办学规模、人才培养质量、科研水平、办学特色等。战略目标要有具体时间、确定的内涵、可以计量的成果、明确的责任。比如:北京大学的发展目标是:“从1999年初开始,大体用17年左右的时间,即到2015年前后,将北京大学建设成为一所‘综合性、研究型和开放性’的国际公认的世界一流大学。”四是发展阶段。将战略规划的实施时期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并相应地规定每个阶段所应实现的具体目标,实行分阶段指导。2000年华中科技大学制定了50年发展战略规划,将50年分为前20年、30年,又将前20年划分为四个五年计划,进而将五年规划又分为前三年、后两年。

(二)战略选择———战略规划制定的核心环节战略选择,就是用战略思维来分析、选择学校发展的具体抓手。要按照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想,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发挥特色,协调发展。曾经担任过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校长的田长霖先生说:办大学“一定要有重点,哪几个学科要重点发展,不行的要慢慢淘汰掉”,要“把主要精力、资金集中在几个最重点上”。明智的大学及其校长在设法扩充资源的同时,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最有实力、最有希望、最能体现学术优势的方面。如霍普金斯大学特别厚爱医学科学,这是它领先世界的优势所在;哈佛大学至今在工科方面无所作为,因为这不是它的强项。一般来说,战略选择的方法通常有以下五种:首先,要从学校发展的薄弱之处寻找战略,薄弱之处可能正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所在,解决了薄弱之处的问题,可能带来全局的变化。华中师范大学是一所以文科和理科见长的师范院校,工科薄弱,以前科研经费仅几千万元。他们从薄弱处寻找战略,将信息学科与教育学科融合,建成了国家学习教育工程研究中心;将信息学科与人文学科融合,催生了动漫产业;将信息学科与旅游学科融合,形成了旅游文化园设计的特色,科研经费2010年就达到5亿元。其次,要从学校发展的优势之处寻找战略,使强势更强,优势更优,并从整体上带动全局发展。海军工程大学充分发挥国家重点学科———轮机工程和马伟民院士的引领作用,按照“四个一代”的基本规律,从基础研究抓起,推进学校全面建设———每年都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上榜,是全国高校唯一一所“四个一代”全涵盖的院校。第三,从作战力量的新需求寻找战略,适应作战力量建设与发展是军队院校发展的基本规律。空军预警学院从2005年开始实施“大预警”战略,瞄准战略预警体系建设,引领学院发展,使其在短短数年,迅速找准自己的发展定位,实现了从兵种院校向新型作战力量的转变。第四,要从学校发展新生长点寻找战略,抛弃“路径依赖”,强调“异军突起”。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CMU)在发展战略中注重特色办学与学科交叉,强调不复制和模仿别人,强调主体学科的带动性和对新学科的未来预见性。比如,曾先后将计算机和生物技术作为重点建设和主要发展方向,通过竞争机制吸引其他学科主动与这两个学科方向对接,把传统学科的优势融入到新学科之中。发展计算机学科时,与传统的机械学科对接,产生了机器人;将戏剧、艺术与计算机结合,产生了计算机游戏和动漫研究方向;将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产生了生物信息技术等,这些学科方向在全美成为最好的。第五,要从院校系统的断裂处寻找战略,实施“转型战略”。2003年第十五次全军院校会议后,确立了以任职教育为主体、任职教育与学历教育相对分离的新型院校体系,不少原有本科学历教育任务的院校,面临转型的选择。空军一航院及时将学校卓越本科教育的战略,调整为卓越的初级任职教育战略,率先转型,运用精细化管理方法,设计任职教育人才培养方案,使其迅速适应转型需求,培养了大批一线部队所需要的实践性军事任职人才。[5]

三、开展战略评估是实施院校战略管理的有效手段

战略既充满了希望,也遍布困难和风险。只有不间断地进行评估和修正,才能引导战略走向成功。院校战略评估是教育评估的重要内容。战略评估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院校战略适应性评估战略适应性评估主要是对外部环境与战略的适应性进行评估。院校是社会系统和军队系统的一部分,由于社会环境的变化,来自外部的机遇与威胁直接影响院校的存在和发展。因此,需要在保持相对稳定和可持续性的基础上,根据环境变化进行战略调整。只有不断地跟踪反馈,周期性地回顾和评估院校的战略计划,仔细分析任何变化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才能保持战略的适应性。斯坦福大学始建于1885年,铁路大王劳利兰•斯坦福为纪念染病而死的儿子,捐钱建立以他儿子命名的大学,并捐出8180英亩农场,为斯坦福大学带来无尽的财富———“乡村大学”。20世纪50年代,斯坦福大学的办学定位为“为加州富裕家庭服务的相当不错的私立大学”。1959年,在美国率先实施了大学科技园区战略,把1000英亩的土地以极低廉价格长期租给工商业界和校友设立公司,不久就形成了精英云集的“硅谷”,斯坦福因此而腾飞。面对“硅谷”的崛起,斯坦福大学对发展战略进行评估,将办学定位调整为“为国内甚至世界上最优秀的学生服务的美国最好的学校之一”。继而分步实施了三项主要战略措施:(1)引进150位美国最优秀的学者;(2)有序地重点发展,比如在学科发展上,优先发展的顺序为:先发展具有相对优势的工学和物理学,接着是社会科学,然后是人文科学,重视研究教育和专业学院的发展,并调整学院设置,迁走医学院,停办建筑学院;(3)改善办学条件,建设有吸引力的住房。现在斯坦福大学世界排名稳居前五,2011年美国《新闻周刊》综合排名第五、商学院排名第一。斯坦福大学是美国大学较早通过战略管理实现快速发展的范例。[6]可见,院校成功的战略,必须洞察环境变化的“蛛丝马迹”,抢占先机,而不是坐等事态变化,被动等待外力驱动。

(二)院校战略执行性评估战略执行性评估主要是对内部战略实施绩效和过程进行的评估。首先就是对战略实施的绩效进行评估,以确定战略是否给学校带来了期望的结果,取得了哪些成绩、还有什么问题,将来还需要做什么?是继续实施该战略,还是放弃该战略?其次是对战略管理过程进行评估,评价目标与过程的适应性、资源分配政策的成败、战略实施的执行力以及文化环境的支撑作用等。如果内部环境变化导致战略目标不恰当,就必须修订原已确定的战略目标,如果是由于执行不力,导致绩效不达标,就必须采取相应措施。美国东南部的一个多校区城市社区学院为我们提供了相关的案例。在1995年,该学院通过一个成功的债券发行而建立了三个新的校园。由于在当时看来,大学所在的州和社区的经济有增长的势头。这有许多证据来表明这一点:公共部门的官员预测经济会增长,工人涌到这个地区来找工作,学生对中学后教育的需求明显增强。所以该社区学院为适应社区经济增长确定总体战略为“扩大学生招生数量的快速发展”,实现这个战略的途径是建立新的设施设备提供方便的服务。然而,新校园的成功招生却给院校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尤其随着州经济的下滑,由州财政开支的新设施设备的运行资源难以支撑,院校在新校园的运行资源方面存在严重短缺。因此,尽管初始的战略是成功了———通过提供方便入学达到快速发展的战略规划是实现了,但是服务的质量下降了,并出现难以为继的局面。[7]而在这个过程中,该社区学院在战略规划实施中缺乏应有的敏感性,没有实施及时的战略执行评估,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导致运行中其战略目标不能达成的窘境。这个案例表明: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如果忽视对其执行条件和效果的评估,就会最终导致达不到理想的战略规划目标,从而对院校的健康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三)院校战略修正性评估尽管在一定时期内,院校实施的战略呈现稳定状态,但由于环境的变化,战略实际也处于变化之中。如果缺乏对计划的反思和调整,考虑不到改变的环境,管理将会陷于被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UBC)为了适应21世纪社会的发展,于1998年制定了第一份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TREK2000,把自己的目标明确为“成为加拿大最佳学府”。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大学面临的发展环境随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了把自己置身于全球竞争环境之中,将学生培养成为杰出的地球公民,追求科学研究创新的卓越性,提升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UBC于2004年3月又制定了TREK2010,修正了以前“成为加拿大最佳学府”的战略发展目标,制定了致力于成为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之一的战略目标。[8]这个案例告诉我们,必须根据院校面临的环境新变化,重新进行战略评估,适当调整办学定位,并根据新的定位重新制定或调整战略,尤其要对不相适应的部分加以及时调整修正,才能保证战略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执行。

四、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管理者是人为因素的主要影响者,而员工的能力与素质也决定了企业战略发展管理的长期性和效益性。(1)员工的能力影响企业战略略管理的实施现如今的教育制度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高智商,低情商”的社会人才,从校门走出的大学生们往往具备很强的理论性思维能力,却缺少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如果一个企业的员工全都缺乏创新力,那么,长此以往则会导致企业战略管理方面的弱化。所以,企业在进行员工招聘时,不能只看中他们的学历和学习背景,更要考察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此,才能提高企业战略管理的效益。(2)员工的心态影响企业战略管理的实施员工的心态决定了他们工作的进度和效率,优秀的企业员工除了要具备良好的工作能力外,还要具备良好的心态来配合管理者进行企业战略的制定和规划。反之,如果企业员工的心态是消极和低迷的,那么在优秀的管理者也无法管理出优质的企业,自然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影响。

二、企业战略管理人为因素的讨论

1.加大薪酬奖励,鼓励管理阶层基层更好的工作薪酬奖励是每个公司的必行法则,金钱的利益往往是很强大的,企业领导可以制定完善的薪酬制度,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和巨大发展的员工给予旅游、红包或是一个房子、一辆车等重大奖赏,领导只有懂得运用这些小资产的投入,才能调动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从而为企业发展带来更好的效益。

2.设立完善晋升机制一个企业员工的发展看重的是晋升机制,晋升平台的完善,才能使企业员工更好的进行工作并为之努力,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这一特点,建立晋升机制,为能力高的员工制定合适的岗位,让他们在合适的岗位中更好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带动企业战略管理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利益。

3.传载优秀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被员工所认可和共同遵循的认知,只有优秀的企业文化得到传承,才能感染员工的内心。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重要资源,只有将优秀的企业文化贯通到企业的员工当中,才能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优质运行。

三、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税收战略的国际主流趋势1“.专业”的战略价值取向。专业管理是指集中有限的管理资源投入到最能产生管理效益的活动中去,以获得更高效率、更多效益和更强竞争力,它是现代政府公共管理的客观要求。“专业”独具的管理质效,确立了它在国际税收管理战略中的核心价值地位,而非管理手段地位。核心价值既指导管理活动,也来自管理活动,要通过管理活动来实现,特别是能形成核心能力的关键要素的管理活动。经济发达国家税收专业化特别是纳税服务和税收执法专业化的成功实践,有效提升了税务组织的核心能力,验证并强化了“专业”的核心价值地位,并将“专业”的核心价值拓展到对战略基础、战略支出预算计划和战略绩效等管理活动的指导,从而形成更强大的税收竞争力。2.“服务+执法=遵从”的战略目标新程式。由“执法=税收收入”、“服务=遵从”的传统战略目标,向“服务+执法=遵从”的战略目标新程式演进。这种主流趋势反映了税收战略管理由偏好数量目标转向偏好质量目标,由单纯追求组织收入功能转向关注和谐的征纳关系,由放大服务对遵从目标的决定作用回归服务与执法对遵从目标的同等作用。在战略目标新程式下,税收服务和税收执法只有分工不同,但地位平等、目标一致、共同统一于税收遵从的总目标下,它强调应该而且必须做到执法与服务的平衡。3“.人力资源+技术改进”的战略支点。人力资源和技术进步是实现税收战略最重要的支撑,这已取得多数国家的共识。许多国家的税收战略提出,一个高效的税务管理系统关键在于税务人员的专业能力,为税务人员有效进行税务管理和满足纳税人需要提供世界级的技术系统,以进一步改善税收服务和执法,并为之配套专项投资加强这两大基础建设,确保税收战略的可持续实施。4.规范、公开的战略预算支出计划不可或缺。税收战略预算支出计划是税收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以保证税收管理资源合理分配到管理战略实施的不同阶段和各行动项目,为税收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它除了要报告财政部、审计署,接受政府内部的监督之外,还要通过信息公开的方式,接受社会公众特别是纳税人的监督,让纳税人更好地掌握他们缴纳的税款是否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达到促进纳税遵从的目的。

(二)从战略高度把握管理战略的透明度建设税收战略高度透明,可以让公众更好地把握税务部门的职责和战略目标、策略,从而更有助于提高税收遵从度,也更有利于内外部利益相关方对税收战略实施全程进行监督,推动税收战略目标的实现,不失为双赢选择。因此,许多国家在税务门户网站公开税收战略和实施信息,接受内外部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二、国际维度下中国税收战略管理的变迁压力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维度越显重要。税收战略管理的国际主流范式和趋势,使尚保留转轨经济痕迹的中国税收战略管理面临变迁的压力。

(一)中国税收战略管理的双向非常态相对于国内和国外,中国税收战略管理都是非常态。中国宏观战略管理和国际税收战略管理双双呈现周期更替和公布管理战略的常态。与多数国家每隔四五年公布新周期税收战略大体一致,从1953年起,中国每隔五年向社会公布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真实地展现了中国宏观战略计划的演进轨迹。但是,作为本国宏观战略规划体系有机组成部分的中国税收发展规划,正式的制度安排却起步于“十二五”时期。①常态化税收战略管理的长期缺失导致中国税收管理的碎片化,只能在不断的试错中摸索前行。

(二)税收战略规划要素架构的“转轨范式”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轨而来,国家宏观管理规划包括税收规划沿袭同样属于转轨经济国家的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模式。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始,“计划”更名为“规划”,内容的表达上也有了一些新变化,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完善的特点,但是规划要素结构体系变化不大。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其要素结构体系为:发展环境、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政策导向、发展重点及任务和强化实施等;而《“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的要素结构体系也如出一辙:“十一五”成绩、“十二五”新形势新任务、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发展重点及任务和保障体系等。由中国宏观战略规划体系“转轨范式”决定的税收规划体系,显然与公共税收战略体系的国际主流范式分属不同的语境,表明中国税收发展战略没有完成向公共管理战略体系转变的任务。

(三)公共税收战略要素的缺位或错位1“.服务+执法=遵从”的战略总目标程式缺位。中国税收规划只有多元、发散的主要目标,总目标或核心目标缺位。如《“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只确定了税收发展的主要目标,涵盖了税收收入、税收法治环境、税收调控作用、纳税服务水平、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干部队伍素质和党风廉政建设等8项关键业务、非关键业务,甚至非专业业务。税法遵从不仅登不上总目标的宝座,甚至在主要目标体系中也找不到它的位置,这反映出税法遵从在税收战略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还未能得到应有的认识,从而税法遵从的核心地位也无从确立。总目标缺位,主要目标发散,就难以把握税收战略发展的大方向。此外,关键业务的目标地位模糊、与税法遵从总目标失联。“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的主要目标体系中,纳税服务和征管两大关键业务要素排位居中,地位不及收入、法治和调控等非关键业务要素。并由于税法遵从总目标缺位,无从对接税法遵从目标,最终导致“服务+执法=遵从”的战略总目标程式缺位。2.人力资源角色错位,“技术改进”基础独木难支。《“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把队伍管理的基础要素做为关键要素列入主要目标要素体系,且队伍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的角色转换也未到位,导致税收战略支点失衡,“技术改进”基础独木难支。3.战略预算支出计划缺位。传统财税理论一直把税收收入和财政预算支出作为两个不同的财税范畴、财政活动的空间加以研究,对两者联系的分析主要体现在总量平衡上。由于尚缺乏税收战略管理支出计划的理念,在税收规划要素体系中,不可能考虑安排税收战略支出计划。即使安排了税收规划的专项经费,也不会像政府财政预算支出那样受到严格的审查和控制,这种体制缺陷自然无法对税收规划进行总量、方向、效益和风险的预算控制,从而无法保障税收战略项目的管理效率和纳税人的知情权。

(四)战略规划的外部闭合中国现行税收规划内部透明但外部闭合。中国税收规划内部透明度建设,正式启动于“十二五”税收战略规划纲要,其标志是国家税务总局以税务部门规章为载体在全国税务系统内部网站公布了《“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但是,在外部公开透明方面,中国将税收规划视同税务部门内部行政管理文件,对外不予公开,从而制约了纳税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显然,对外封闭的中国税收规划管理离国际规范做法尚有距离,也不符合税收法定原则和公共政策管理对透明度的要求。

三、基于国际维度的中国税收战略管理变迁

在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主流这一大背景下,中国要认清税收规划管理变革的必然性,在尊重国情和公共战略管理规律中顺势而为,遵循国际“游戏规则”,借鉴公共税收战略管理的国际主流范式,变革中国税收规划管理,融入公共税收战略管理的国际主流。

(一)中国税收规划管理变迁的路径1.打造中国税收战略管理的新常态。公共战略管理与策略管理不同,它主导公共管理组织的长远发展方向,控制公共组织长远发展的主动权,不能朝令夕改,必须保持稳定性。但是,公共战略管理的内外部环境却总是处于不断变动中,只有顺应环境的变化,适时调整战略方向和行动方案,才能掌握战略管理的主动权,这又必将冲击战略管理的稳定性。而周期性和连续性恰好解决了战略变动调整与稳定性的兼容问题,成其为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特质。一般四五年一个周期,一个周期的结束,另一个新周期又同时继起,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这正是公共战略管理的常态。打造中国税收战略管理的新常态,就是要参照公共战略管理的常态标准,与中国宏观战略规划五年周期相契合,建立制度安排下五年周期循环更替的税收战略管理新常态,从制度上保障税收战略的周期性和连续性。2.在国际范式座标下重构中国税收战略框架体系。经济体制有不同的模式,社会发展有阶段性,不同经济体制或发展阶段的宏观管理战略都会烙上明显的体制和时代印记。正走向更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中国,应当顺应税收战略的国际潮流,抓住“十三五”规划期,以税收战略管理的国际范式为参照系,重构一个符合公共战略管理规范的中国税收战略要素体系。3.推动税收管理战略的公开透明。公开透明是公共政策的重要特征,是建设法治、责任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内在要求。因此,要遵从国际规范,着力推动中国税收管理战略的公开透明。要把税收管理战略纳入税收信息披露的法规清单,定期对外公布。特别要以“十三五”战略规划机遇期为契机,协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公开,同步向社会公开“十三五”中国税收战略,自觉接受利益相关方的监督。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1.教育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实现大众化教育,近年来,高校的合并方兴未艾,学院升大学、高职升本科比比皆是,学校对建设新校区建设热情高涨,学校面积、规模逐步扩大,如何管理好、运作好如此庞大的资金,确保资金的安全,合理的使用,避免浪费,已经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下,高校急需解决的问题,实施财务战略管理非常必要。

2.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客观需要。高校发展战略的目标是实现学校的价值最大化,高校价值体现在如何更好的实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功能定位上。要实现这样的功能定位,就必须提高学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加大高水平、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校园基本建设和教学基本条件建设的投入、加大科研经费、科研平台的投入,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实现社会文化的传承。高校实施战略管理,特别是财务管理,加强资金的筹集和投放管理,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非常必要。

3.整合学校资源的客观需要。学校拥有的资源包括:人、财、物。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是学校财务战略管理的目标。高校必须对现有的资源做到心中有数:教授、博士数量、专任教师数量,教学楼容量,宿舍楼容量,食堂容量,图书数量,教学科研设备数量,整体收支状况等等,在学校发展目标和定位的指导下,进行有效的整合利用,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对资源的缺口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还缺哪类人才,引进的可能性有多少;设备还有哪些不能满足学科发展的需要;楼宇的容量能否满足在校生规模的需要;需要借贷融资的规模有多大,融资借贷的可能性有多大。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加强对现有资源和可利用资源的整合已非常必要。

4.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客观需要。高校的财务管理一直处在相对较低的水平,财务信息化管理的水平更落后于现代企业,ERP系统在高校的使用较少,资产管理薄弱,利用效率低,财务风险的控制意识淡薄,前瞻性的财务战略管理基本缺失。通过实施财务战略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学校的财务管理水平,更好的服务于学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

二、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与高校发展战略关系

1.方向与支撑的关系。高校的发展战略是高校依据自身的外部环境、内部资源,根据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的学校发展方向,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实现高等教育的功能定位,促进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是学校全方位、方向性的发展计划。财务战略是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是服从和服务于学校的发展战略,是对发展战略计划的目标和各项任务的落实措施。

2.整体与局部的关系。高校的发展战略是全局性的战略规划,设立学校发展的远景目标,并对实现目标的路径进行的总体性、指导性谋划,属宏观管理范畴,具有指导性、全局性、长远性、风险性的特征。财务战略是为实现学校发展战略目标,增强学校核心竞争力,运用财务分析工具,确认学校的竞争地位,对学校决策与选择、实施与控制、计量与评价等活动进行长期性和创造性的过程谋划,是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高校财务战略管理与预算管理的区别

1.依据和时期不同。财务战略管理是依据学校的发展战略来制定的,是学校在

一段时期内执行的财务管理战略计划。预算管理是依据高校年度发展目标和任务,按照学校的财务战略,对年度内资金活动进行详细预测,作出合理资金筹集和安排的计划。2.管控的重点不同。高校财务战略管控的重点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对财务风险的合理管控,保障学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管控的重点是学校当年预算经费的使用效益和效率,保障学校当年各项任务的完成,实现收支平衡。

3.采用的方法不同。财务战略管理的主要工具有环境分析、SWOT分析,资源整合,风险控制等。对学校所处的环境、自身的竞争优势和劣势、潜在的竞争者进行分析,明确发展定位;对自身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查找财务运行的风险点,并实施有效的控制,保障发展来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预算管理的主要工具是财务分析,绩效考评。通过对学校的财务状况的分析,安排当年的收入预算、支出预算,对各类资源进行利用,保障学校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并在年终对预算执行进行考评,找出执行的偏差情况,实施调整和奖惩。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6S管理体系是以“绩效导向”为中心,,由战略管理体系、预算管理体系、审计管理体系、报告管理体系、考核管理体系和用人管理体系等六大专线体系组成,在6S管理体系中,战略管理体系是其中的核心与发展的支点。其中的战略管理体系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指明方向,为其他的管理模块指明道路,从而避免管理朝着不利于企业发展的方向发展。对于IT企业而言,战略管理目标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积极准确的战略管理目标能够推动企业的建设与发展。

二、完善战略管理的建议

为了提升企业6S管理体系中的战略管理体系,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发挥企业的现有优势,从而实现企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与高效化运行,推动企业的不断发展。1.战略管理关键IT企业是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企业,为了推动企业的发展,需要以以下原则进行战略管理:(1)低成本运营管理,低成本运营是提升企业运行效益的重要措施,在管理的过程中,通过严格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创新技术提升生产效率,调节产品结构以获得低成本的社会资源,合理的利用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低成本运营;(2)加强产品创新,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需要根据企业的经营目标,在现有的产品的基础上,积极优化当前的产品,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从而提升企业效益;(3)加强营销拓展,营销拓展是开拓当前市场,应对市场环境的关键措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而面临的竞争越来越大,为了促进企业的发展,需要对当前的IT产品市场进行分析,根据企业的战略发展目标I及制定市场经营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现有资源,加强营销拓展,推动企业的经营发展。

2.培养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为了实现企业的战略管理目标,需要采取招聘管理与内部培训等方式,获得适应企业6S管理的人才,为了推动企业的战略管理的发展,采用“认同战略、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原则进行人才的选拔,同时加强战略管理的培训与管理,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与培训相结合,对于企业的工作目标、阶段性目标、投入产出预算进行总结与分析,实现责任到人,确保战略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企业的考核管理为了提升企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挖掘企业内外部的有效资源,依靠企业的发展战略,整合企业的内外资源,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依据。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建立重点专项工作的报告制度,是企业内部信息高校互通,构建奖惩措施,对于企业的运营情况进行分析,分析各个阶段的投入-产出表,价格战略目标的实行情况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制定简明高效的工作程序,规范当前的工作,做好企业的管理,为具体的工作提供指导。

三、结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针对企业文化而言,其核心价值在一定程度上一直都是企业生命力的主要基本点,同时也是企业在管理理念上客观存在的必然。企业文化的主线就是企业思想,企业文化核心理念主要指的就是企业的社会使命和企业责任,企业战略规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企业文化的制约,并且会以企业使命为主要依据。在大多数企业中,不是所有员工都能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全领悟企业新的发展战略和新的经营思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企业所有人员如何齐心协力地往前走,就需要用企业文化来引导。一方面,企业文化要是做的很好,企业就会比较注重对员工的物质激励,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需求;另一方面,在文化管理的过程中,一个比较大的特点就是对营造精神文化氛围的一种追求,通过情况管理和使命的认定,进一步满足人们对财富最大化的追求,让企业所有人员都能够认识到在企业工作的价值,所以,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激励的作用。

2企业文化对战略管理产生的影响

企业文化在企业日常管理的过程中,不仅表现在对员工道德的约束上,同时还能够对员工的工作规范准则进行约束。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主要体现,而员工就是对企业形象进行维护的重要因素。在企业中树立并积极宣传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比较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并把企业文化置于员工价值观之上,让员工时时刻刻感受到自身就在一个优秀的文化企业环境中,对企业优秀文化进行自觉的学习和感受。在日常工作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并把企业形象放在前面,关注企业的价值观念,遵守企业在管理过程中的相关制度,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企业的战略管理,促进企业管理战略的实施和目标的实现。企业在创建企业文化时,其最高的宗旨就是企业的利益。

企业文化的推广能够使企业员工把保护企业的集体利益作为自身工作的最高要求,并在工作中延伸企业文化在企业战略管理中含义,以促进企业战略管理的制订。企业文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促进员工对企业组织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的凝聚力,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积极引导员工树立良好的工作态度,有效规范他们的行为举止,为企业节约了人员摩擦和沟通的成本,为企业各项经营管理计划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3结束语

战略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现阶段,要提高宁夏经济发展质量,树立有吸引力的区域形象,需以两区建设为契机,立足于自治区编制的《宁夏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把区域定位、发展布局、生态体系、文化脉络等有机结合。在宁夏的区域形象建设中,宁夏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吸引人?西夏古国的历史,穆斯林背景的现在,都使得宁夏少数民族省份特征特别明显,“中国的穆斯林省”区域形象定位符合回族自治区的区情,也符合加强与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经贸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愿景。在区域形象建设上,可以从神奇宁夏的“奇”字上下工夫进行宣传,突出西夏古国的神奇,穆斯林清真产品的神奇,回汉团结安定、共同建设创造的神奇。在环境污染、食品危机、人为景观过度的当今,把人们对神奇宁夏的联想创设为:神奇宁夏———穆斯林之乡———正宗清真产品安全卫生———宁夏产品让人放心,宁夏景观天然纯净,宁夏人淳朴善良。通过这样的关联度思维,把回族习俗中清洁卫生的一面与宁夏产品关联起来;把西夏古国崇尚自然、健康的雄浑气魄与宁夏景观自然、纯净,宁夏人民生生不息的坚韧精神关联起来,向大家展示宁夏自强不息的发展脉络,同时也向全世界穆斯林展示宁夏形象中的穆斯林特色。

宁夏应如何突出自己的特色?在宣传口号上,根据调查,无论是区内还是区外公众,对宁夏农产品枸杞的认知度都非常高,可以把“枸杞”作为宁夏农产品系列的代名词进行宣传推广;以“枸杞之乡,神奇宁夏”作为宣传口号,既突出宁夏历史中西夏古国的神奇,也突出当今宁夏土地孕育出枸杞这样的农产品,以及宁夏农产品系列蓬勃发展的神奇。既突出远古自然的少数民族风情,又要展示天然健康一脉相承的现展节奏,打破人们记忆中少数民族地区———老少边穷地区的思维怪圈,让人们记忆里产生宁夏———穆斯林省———枸杞之乡———现代农业化省份———神奇宁夏的思维联想。在宣传图片选择上,融古贯今,可以是以下场景:“一个让成吉思汗的铁蹄踏不进来的地方(出现贺兰山、西夏王陵),一个让穆斯林兄弟恍如回家的地方(出现同心清真寺,回乡文化园),一个石头缝里产西瓜的地方(出现硒砂瓜基地),一个让沙漠止步的地方(出现沙坡头、沙湖),塞上江南(出现良田百亩),枸杞之乡(出现枸杞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神奇宁夏(出现CBD中心)欢迎您”。

宁夏应如何做好区域形象管理?良好的区域形象需要每一个宁夏人的努力,每个人都是宁夏区域形象的宣传者和实施者。良好形象的树立依托于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和好的体验。区域形象概念包含了诸如地理、气候、生态、产品、特产、区域名人、居民、社区、历史、文化、技术、基础设施、社会系统等多类型多层面的区域内容。宁夏穆斯林省的特色需要在建筑物、产品(产业)、特产、区域名人、居民、社区、文化、基础设施等方面有所体现,这就需要政府在区域形象规划、建设和运行中各部门统一步伐,跨越发展。具体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做好长期规划区域形象建设

首先要以“中国的穆斯林省”的区域定位为基础,做好整体布局规划。建设穆斯林特色建筑,扶持特色清真酒店(要求有礼拜房、开斋节24小时营业等),紧挨旅游景点建清真小吃一条街,突出清真八宝茶、清汤羊肉等。明确城市功能特色。银川要突出开放特色;石嘴山可以发展工业旅游产业;吴忠突出回乡特色;固原突出生态环保特色;中卫突出旅游产业和现代物流业特色。在宁夏区域形象建设中,按照全区一个城市的建设思路,规划好各县市景区,做好道路、交通、服务、配套设施的建设,做到不重复建设,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关联,整体协调,共同发展。

(二)加大基础产业的发展和旅游景点的塑造

产业是城镇化的“火车头”,文化是城市的灵魂。现代农业省份,优质农产品以及农产品的衍生产品,都需要产业化做支撑。以枸杞、设施果菜、供港蔬菜、冷凉蔬菜和硒砂瓜为主建设瓜菜园艺产业,建设部级标准化蔬菜育苗中心和供港蔬菜基地,维护宁夏枸杞、硒砂瓜国内外知名品牌的统一形象。绿色、天然的农产品形象与旅游区形象可以一脉相承,旅游区的形象也主要从天然景观,绿色氛围,朴实服务这样的定位进行设计,与其他省区人为景观堆砌的特色区别开来。在环境布置、菜品设计、人员服务等方面,不用追求奢华,而应以天然朴实为主;近几年,人们比较崇尚吃粗粮,可以根据地方特产开发粗茶淡饭类的粗粮饭菜,吸引区内外公众;菜品最好能突出地方特色,比如发菜的菜品、硒砂瓜的菜品、土豆特色菜、特色羊肉菜等;人员服务除了热情周到,更注重服务的淳朴、厚道,绝不欺骗游客,价高量少、缺斤少两、价高质次的现象一定要杜绝。

(三)提高劳动人口素质,建设线上线下的供需

服务平台区域形象的提升需要每个人的努力,服务贴心的劳动人口是宁夏区域形象最好的名片。企业需要招聘符合条件的工人,也需要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如何去寻找相关单位寻求帮助;对于居住者来说,家里的水暖电出现问题,需要找人修理,如何找到这些人?而这些修理人员,也需要有个平台让客户能找到自己。所以,除了教育部门,工会等组织通过培训,技能考核等方式提高劳动人口素质以外,还需要政府部门引导或牵线建立线上线下的供需服务平台,既规范了市场价格,又为供需双方容易找着对方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平台的建立,也使得政府部门掌握了各行业从业人口,技术人员数量、技术等级的准确数据;通过大家问题的咨询与解决,更好地提升整个城市的服务品质。

(四)加大城市宣传力度,统一宣传口径

在对外宣传上,首先要进行统一规划。整体形象要突出什么?县域的分形象如何与整体形象紧密协调?宁夏的整体形象是中国的穆斯林省,现代化农业都市,则整体形象宣传首先是以穆斯林典型建筑出场,接着出现干净卫生的典型的清真食品,如清真八宝茶、清汤羊肉、清真油香、臊子面、清真羊杂等,接着是枸杞、葡萄、水稻、小麦、土豆、牛羊、沙坡头、西夏王陵等天然景区,以及农产品的现代化加工中心,二毛皮服饰、回族歌舞,然后出现现代化旅馆、商务中心、信息中心等图片,吸引大家。在县域特色中,笔者认为是“根在银川,吃在吴忠,玩在中卫,看在固原,闲在石嘴山”。在宣传片中,可以文字形式突出县域特点,比如说八宝茶时出现吴忠市字幕,沙坡头时出现中卫市,同心清真寺时出现固原市,工业旅游场景时出现石嘴山。在景区线路衔接,道路交通的连贯上,还需要旅行社设计路线和具体景区,政府整治市容环境,摆放街头雕塑,规划标志性建筑等。所有的设计以清真、卫生、天然为主线,突出穆斯林省份特色,突出回汉团结。

(五)提高政府运作效率,适时进行危机公关